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海州概况
海州民间饮食习俗
发布时间:2012/7/11 8:13:58      人气:6000    来源:海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徐洪绕
 
  大的变化,洋快餐、咖啡店开始被平民百姓接受,外地饮食开始不同层面占领海州饮食市场,兰州拉面、川味火锅、韩国烧烤成了饮食市场的新宠。
  外来的饮食,无法改变海州民间的饮食文化,反倒更加凸显民间饮食文化的区域性。
  一、信奉“灶老爷”
  传说中的“灶老爷”以百姓的锅灶为府,其妻为灶奶奶,监督一家人的善恶,保护一家人的平安。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到第二年的正月初一,灶老爷都要到天上去汇报工作。老百姓为了能让灶老爷在天上说好话,带回好运,每年腊月二十三、四,都做些好吃的,并将锅灶洗刷干净,民间叫送灶或祭灶。
  以前正月初一五更左右,家家都要起床开前大门,恭恭敬敬地将灶老爷接回家,老人们称为接灶,现在家家送灶,但接灶人家逐年减少。
  听老人讲,以前当官人家、有功名或有钱人家二十三送灶,老百姓得等到第二天。送灶时得在灶前烧马腿、马料、烧香磕头,但女人不能参与,就像旧规里的男人不赏月一样。
  二、四时八节的饮食有文化
  1、春节“争”春吃吉庆
  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或多或少的蒸些馒头、发糕,因为正月初五之前生粮是不能下锅的,蒸馒头被老百姓称为“争”春。
  除夕晚上,等到元宝(汤元)、弯弯顺(饺子)包好后,要在锅碗飘盆等餐具里放豆腐、桂片糕和葱,叫压锅。在每个人的床头都要放上桂片糕和糖果,睁眼以后就吃,称“开口糕”。起床之后吃花生、葵花子,称“揣元宝”。
  2、二月二“打粮囤”、吃荠菜
  二月二,将出嫁的女儿带回家团聚,用锅灶内的灰在大场上画圆圈,称“打粮囤”子,期盼好收成。这时几乎每家餐桌上都有荠菜,有人家蒸,有人家炒,更多人家包饼包饺子。民谣这样唱:二月二,挖荠菜。荠菜包饼,十八块,你一块,他一块,能吃几块吃几块。吃不了,往婆家带。
  3、端午节喝雄黄酒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早上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鸭蛋,中午几乎每家都要买些海鲜,传统的都要吃海鱼,如刀鱼(带鱼)、鞋底鱼(比目鱼),或是狗腿鱼。小孩子用百草汤洗耳恭听完澡之后要吃雄黄,往往是用黄瓜或是萝卜蘸一点雄黄吃。
  4、六月六吃炒面
  六月六,除了“亮宝”(晒龙衣)之外,就是吃炒面。老百姓有一句俗话:人人吃炒面,吃了炒面腰不疼。
  炒面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小麦面粉,放到锅中炒,由白色变为褐黄色,香味四溢,就可以了。有些人家放上猪油、香油炒,色泽显得更漂亮。
  5、八月半吃糖饼
  海州地区,赏月离不开芋头或花生、栗子,更不能少了糖饼。
  三、人生礼仪吃得有讲究
  1、结婚吃好喝好
  结婚那一天,男方去带亲须带去一只公鸡、一对鲤鱼、一块双刀肉。女方将肉留下,鸡鱼让男方带回。又称:“死肉换活肉,鸡鱼两边走。”
  女方准备的嫁妆,与饮食有关几种是必备的:做饭的围裙,吃饭的一对碗筷,盛水的一对红暖壶,两盆拌上大枣、花生、桂元、莲子的米。各式的烟、糖也是必不可少的嫁妆。
  带亲的人,到女方第一件事是喝糕茶,新娘中午到家,在众亲友面前喝过交杯酒之后,亲友们开始“吃喝”,饭菜和酒水包括香烟,是主人家的门面。
  2、生日要吃出“寿”意
  海州对生日看得特别重,过好生日,更离不开好的“饮食”。
  一生中经常被亲朋重视的生日有很多,一周岁、十岁、二十岁,六十岁以后的整生日,无论是哪一个重要的生日,都要吃“长寿面”。市集上没有桃子,就要显祝寿人的水平了,大家各显其能地做些“替代品”,小麦面、玉米粉、糯米面揉成桃状,用木梳做个桃纹,蒸好以后加些颜色,放在盘里,成了盘里的鲜桃,即“蟠桃”。
  3、产前产后饮食规矩多
  在海州产前称为“害伢子”,害伢子的人要做到“七不吃”:不吃兔肉,不吃驴肉,不吃麻雀肉和蛋,不吃鸽子的肉和蛋,不吃鳖肉,不吃鳗鱼,不吃泥鳅。产后,必须“坐月子”,坐月子的第一顿饭,必须喝米汤,并吃煮鸡蛋、红糖、胡椒粉泡馓子。三天之后,要吃刀鱼汤催奶。十二天,又叫十二朝,产妇要好吃好喝,然后大摆晏席,亲朋吃好喝好,十分隆重,但也有人家在满月那天大操大办的。满月这一天,产妇要吃七顿饭,因为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不用专人伺候了。
  4、丧葬要做好“鬼食”
  人死不可复生,孝子孝孙在哀悼的同时,做好挂巾吹打之事,更要在“鬼食”方面大下功夫。
  在死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在他的袖中放上“打狗饼”,以让其灵魂不受恶狗之骚扰,并在他头前引魂灯旁放一碗“倒头饭”,以不让其饿着。
  在出殡前要开吊,每天早、中、晚要到临时搭成土地庙为亡灵送汤,三天,九次完毕,每次在吹手的拥簇下,一个老者提着一只点着的马灯,引着两人抬一张八仙桌,桌上放四盘或八盘热腾腾的好菜,一些好酒,三碗米饭。
  下葬回来,亡灵的家中男子要每人端一碗饭,饭里经常被女眷放上硬币、顶针、肉块、肉丸、豆腐等“财气”,在吃中接受亡灵所带给的运气。下葬后的第二天,家人还要去“复山”,带些饺子、烟酒,为亡灵送上最后一餐。
  四、日常的饮食有地域特色
  1、早晚饭多为“一锅熟”
  一般人家讲究中餐,早晚饭多为一锅熟。晚饭时,将中午的剩菜放在饼上一起馏。在海州的某些地方,晚饭是煎饼卷大葱、蘸酱,再喝点白开水,根本就不用开锅。
  2、中午饭花样繁多
  面食有面条,也有“疙瘩“。咸米饭,也是民间常做的美味。与咸米饭一样的做法,还有“点渣子”、“和面须汤”。死锅贴和小胡饼,也是民间重要的正餐。
  3、待客菜花样多
  海州民间饮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州的待客菜做法与外地的没有什么区别,但花样就不一样了。现在,形成地方品牌的菜名有:王老五狗肉、灌云豆丹、刘顶凉粉、八大队草鱼、板浦香肠、老海州八大碗等。名气叫得响菜料、果品也是很多的。珍贵的海州城过寒菜,有千年历史;园林寺的锥把萝卜,有梨不换之称;南城根的水泡萝卜,与锥把萝卜一样出名;洪门的古安梨,肉质特别细嫩;吴窑的山芋,非常甜,也便于储运,外地人来了,首先要烤上一个吴窑的山芋,不吃就好像没有到过海州来一样。
  五、海州饮食文化与众不同的地方
  1、喜欢“抢头水”、“吃了水”
  海州人吃东西,最喜欢吃刚上市的东西。比如西瓜上市,上午的价钱和下午,肯定有很大的区别,只要是刚上市,再贵也有人买。吃过以后,便宜也没人要。快下市的东西,也是很贵的,比如香瓜,拉藤时的很丑,也可以卖个高价钱。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钱难买九月韭”。
   2、饮食方面“主随客便”
  家里来了亲朋好友,为了表示客气,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喝足。第一件事就是倒上一杯茶水,在家吃的,家人就开始备菜;上饭店吃的,就急忙订桌子。喝多少,也得根据客人来定。但必须符合海州的饮酒习惯。先喝上两杯(大杯的就先喝两口),然后才能相互敬酒。上桌的菜也要先放在客人面前,等客人动了筷子,主人才吃,这与“主不食,客不饮”恰好相反。
  3、酒桌上习俗较多
  酒桌座位有主次之分,对门为主,左为上,如果不是圆桌,则遵从“大面为尊不朝外”的规矩,坐大面的为主客,坐小面的身份稍次。上菜,亦有禁忌。“驴肉不上舌盘”、“山里红”(山中的一种野果)不上台盘。倒酒斟酒的时候,站起来表示尊重,先干表示尊重,双手举杯表示尊重,后放杯表示尊重,后倒酒表示尊重。上饭时,要让主客先吃,表示尊重。
  4、家庭饭桌上规矩不少
  在海州地区,家庭饭桌上,长辈、男子往往最有发言权,先落坐,先吃饭。晚辈、女士往往要伺候全家。在农村,妇女们往往等到家人们吃完了再吃,来客人更是这样。吃完之后还要收拾洗涮。当然,这种陋习惯慢慢地消失,这种状况在城区很少见。
  一般家庭,都有“吃不言”的规矩,在吃饭时,大家很少讲话。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吃饭时嘴巴发出较大声音,连敲碗碰盘子,都认为是一种伤天的行为。无论吃饭时有无声音,一条是定下来的:吃饭不浪费,吃菜吃靠自己一边的。家长们都认为“吃不疼舍疼”、“宁叫胀人,不叫烂盆”。如果筷子像推土机一样,在盘子里乱翻,家长一定会拿起来筷头,砸向额头。
  (作者单位:市非遗保护中心)
顶部】【打印】【关闭
 
上一篇: 拐磨  
下一篇: 百年沧桑话精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