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魅力海州 -> 印象海州
海州古遗址
发布时间:2012/7/11 8:57:53      人气:2790    来源:海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admin
 
    据《史记》载,秦始皇实行郡县之初,在海州设置朐县。秦始皇三次东巡至此,并立石为阙,作为秦王朝的秦东门。同时,建成可并行五辆马车的驰道,是亚欧陆桥陇海铁路段的前身。汉代,这条路又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向西,经洛阳、咸阳、敦煌,可达撒马尔汗;再向西,越过亚欧大桥直达地中海的东岸;向西南,径抵佛教发源地西域。经洛阳南下长沙、广州、徐闻、合浦、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也可抵达缅甸、印度和斯里南卡。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朐县港成为东方的枢纽。向南,沿着海岸线可经过广州、越南,径抵西域。向东,可横渡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因此,朐县港成为三条中西交通线、一条东延交通线的起点和枢纽。海州的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那众多的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以及传自西域的佛教图像艺术正是丝绸之路通达的物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州地区是兵家必争的前沿阵地,而地处海隅的海州不仅辖六郡十九个县,而且成就了引人注目的繁荣,因此号称“六郡故都”。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巨富“祖世货殖,资产巨亿,僮客万人”的朐人糜竺的庄园遗迹至今犹存。
    隋统一中国的军事征伐,以海州为海上出击的起锚之所。唐代初年,海州已成为一次可停泊装载“珍货数百万”的“十艘”日本大船的港口。
    开成年间,九艘日本遗唐大使船先后到达海州,入唐求法僧圆仁大和尚曾在宿城山的新罗人宅借住并到东海县和海州拜会东海县令和海州剌史,并住在龙洞庵。新罗水手和商人集团频繁地往来于此。正是由于水陆交通的畅通以及南北必由之路的特殊位置,陶渊明、刘长卿、石曼卿、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袁枚、潘季驯、林则徐、魏源都曾在海州留连。
发生在这座国际交通门户的海航、海战,著称史册者甚多:吴越的舟师北上琅琊;唐朝廷征调海州水手;南宋水师的抗金大捷;元朝的李全在海州港湾打造千艘“弯曲船”并“大规模地检阅战舰”;蒙古舟师复没于朐山海面……
     锦屏山南麓桃花涧为远古人类活动点,先人曾在这里留下大量活动的遗迹。通过这些化石和旧石器出土点以及古村落遗址的探访,可更增游人对海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刻的感性认识。
     孔望山城:位于海州城东3千米。海州居民一直称此处为“古城”,至今孔望山村还有古城队。古城依山势建筑,延绵起伏。东城墙从山的东南麓山腰一直向南,与后小山(又名凤凰山)平行时折而向西,与后小山山脊相连。西城墙由孔望山的西南坡山腰一直向南,同样与后小山西坡相连,整个城墙长约2700余米,城内占地约33.33公顷。城的平面是东西长、南北窄。目前残存的城基最宽处20米。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位置明显,门内山石地面尚存车辙。
    1979~1981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在城墙的剖面上发现汉唐时的陶片、瓦当,在城的地基处(剖面地层)发现莲花瓦当,而在城内发现汉墓。因而可以断定,此城应建于唐宋之际,宋金交战时期,魏胜凭借此处东临大海、南北依山的地理形势修筑此城,与李宝水师配合抵抗金兵的进攻。故孔望山也曾称“巡望山”。
     酒店化石地点:1974年12月,在锦屏镇酒店村离地表5米左右、厚约40~50厘米的青灰色砂质土层中,发现化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市博物馆,在现场又采集到动物化石110件。经鉴定,这批动物骨化石中,有亚洲象的牙齿、披毛犀的臼齿以及四不象鹿角、野牛、野马等骨骼。经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为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早期古生物化石。其中10多块经火烧过的骨骼及鹿的左下颔骨外侧遗留下人工砍砸的痕迹,是古人类在这个地区活动的见证。
桃花涧旧石器地点:1979年11月,连云港市考古学者在锦屏山南麓桃花涧西侧地表下采集到多件人为加工而成的细石核、细石叶和石片,此后这类细石器的出土地点逐步扩大到将军崖岩画、酒店庄、小姐洞及孔望山等处,大部分为漏斗状石核、舟状石核、半锥体石核、圆头刮削器等,为当地所产的燧石和石英经打磨加工而成。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二涧遗址:位于锦屏山东南麓二涧口,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汉代遗址,面积20000平方米。1959、1960年两次发掘,出土100余件重要遗物和2500余件陶片,内涵极为丰富。山土的典型器物有新石器时代红衣陶钵、磨光石斧、带槽石斧、石刀、箭头、骨针等;出土墓穴中死者的头部有红陶钵覆盖;还有战国、秦汉遗物。
陶湾遗址(包括马腰岭):位于锦屏山东南麓南端,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江苏省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陶湾遗址文化层厚约3米,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红砂质粗陶器和蚌壳、商代和战国的陶片以及汉代以后的青瓷片。马腰岭遗址面积约45000平方米,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泥质平底碗和粗砂质陶罐腹片,商周时期的红陶纹鬲足等;还曾在遗址地表上采集到打制石器。
    九龙口战国遗址:位于锦屏镇陶湾村,在锦屏山东南侧九涧汇流、名叫九龙口的谷地中。面积6000平方米。遗址出土过商代陶器、铜镞及战国编钟、陶片。遗址还发现俗称“藏军洞”的封土石室数个。
    土船顶遗址:位于锦屏山北麓的坡积台地上,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经地面采集和整理,其遗物有红陶及灰陶鬲足、鬲口、几何印纹陶片、豆把、砺石、石斧等。遗址中含木炭,并有多处火烧痕迹,为商周遗址。
    仰止亭遗址:位于孔望山龙洞石刻西南半山坡约150米处,建于北宋,毁年不详。尚存立亭柱洞6眼,呈长方形排列,东西长6.2米,南北宽3.6米,柱洞直径13厘米,深10厘米。此处为历代文人登山游宴之所。1987年,在原亭址上恢复重建,取名飘然亭。
    塔山古道:位于孔望山西南吴窑的塔山上。古道由古海州出东门,经塔山山脊西侧,南下穿过山谷,沿九龙涧东侧山坡,逶迤南接岗嘴夹山口古海港,是宋金时期海州南下至淮安的一条重要通道。古道现存的一段长约450米,宽2.6米,依山势铺凿,地势低平处铺以块石,斜坡处凿成台阶,坡缓处顺势修筑成平整山石路面。古道东侧两米处在突出地面1.5米高的摩崖上有一块金明昌二年(1191年)的石碑《新设山路记》,记述了金人和海州土著居民共修石湫桥、开山筑路的史实。
    文峰塔遗址:位于塔山古道东侧山头。清初至乾隆130多年间,海州科举不利,没出一个进士。乾隆五十五~六十年(1790~1795),海州知州任兆炯(山东聊城人)鉴于“州学鲜举甲科者”,便“建文峰塔于塔山”,在本州生员南行赴淮安府参加秀才资格考试的必经之路——塔山古道建塔,塔高8米,为6层实心石塔,并取“文峰”之名,希望学子们金榜题名。塔建成之后,塔山因之得名。该塔毁于民国38年(1949年)。遗址塔基为山石凿成,直径近4米,边长1.3米。2005年,石棚山景区在遗址上重建文峰塔。
塔山藏军洞遗址:位于塔山古道两侧,筑于两周时期,为吴越北上时的军事设施。现存30余洞,大多洞口朝阳,洞平面刀形,剖面为梯形。洞墙石砌,向顶部逐步内收,以条石盖顶,外封土。洞口高一般为1.5~2米,长3.5~4米,宽1~1.5米。

顶部】【打印】【关闭
 
上一篇: 海州古建筑  
下一篇: 孔子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