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中,新南街道始终坚持“扶上马,看全程”的理念,多方引导大学生村官成为新时期社区工作的高手、能手。
一、教育先导,做村官的“指路灯”
新南街道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教育、交流谈心制度。通过培训,有效地使村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服务居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快速提升。通过交流,敏锐地了解村官们的所想所需,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通过言传身教,使村官们在如何确立自己的工作定位和如何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上,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二、实践统领,做村官的“领路人”
对新来的村官,街道没有立刻安排固定工作,而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熟悉。在分到社区后,社区书记在三个月内一般不安排具体工作,而是全面参与社区事务,在每项工作都能独自操作后,再确定具体的工作岗位,这种不同的“见习”方式,使每位村官都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和全面手。新南街道为每个大学生村官安排了4个导师(党工委成员、社区书记、社区老党员、企业家),他们手把手地教村官如何做居民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如何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在导师的指引下,大学生村官张露阳创新了云海社区的“留守儿童之家”,仲洋创新了玉带社区的“读书会”、社区文明督导队等。
三、关爱维护,做村官的“护航舰”
刚到社区工作的年轻村官们,因为年龄、阅历以及待遇落实等问题上,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一些困难,新南街道党
工委总是能细心体察,全力为他们撑起“保护伞”。如有些村官到社区后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街道就利用大学生村官之家和大学生村官联合会分会这两个载体,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愉快融入社区工作。有些村官因为人事手续对接问题,导致待遇问题不能及时落实,街道组委就立刻找来街道的劳资人员详细询问情况,并与有关局、办进行了沟通协调,圆满落实村官待遇问题。
新南街道的这些举措,暖了大学生村官的心,稳了大学生村官的队伍,让人们眼中“飞鸽牌”村官在新南变成了“永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