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宗旨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持续做好在职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党员思想认识水平。深入开展党工委成员“民情恳谈集中行动月”活动,严格落实“定点带”、“一帮一”,即党工委班子成员定点带社区,一个机关部门负责人帮一个社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参与社区活动,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社区“第一副书记”,主动进社区接地气,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增强参与社区活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丰富服务活动,变“单一”为“多元”。根据社区群众多样化需求,拓展在职党员服务领域。把自身专长与社区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送知识、送政策、送健康、送温暖、送文化、送岗位。注重发挥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搭建服务新平台,通过QQ、微信、网站等社交网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根据群众需要,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文艺演出、扶贫帮困、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
严格监督反馈,变“软约束”为“硬指标”。逐步完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监督考评机制,细化机关在职党员管理和考核制度,通过公开承诺、公开服务项目,强化群众监督评议。通过“三方”监督考核,定期对在职党员服务情况进行反馈,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照,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参加服务活动次数少、不主动的,及时进行提醒教育或批评通报,促使在职党员在单位工作中争当先锋、在社区活动中争当模范,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