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果到企业应用,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近年来海州区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搭建服务桥梁,多举措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含金量”。汲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由单一合作转为资源整合,由项目转移转为技术转移。依托我区产业优势,以区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出发点,与高校、科研院所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方面加强合作,搭建创新平台。邀请上海交大、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与企业开展近30场产学研活动,达成合作意向50余个。加大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力度,促进海外优秀成果落地。邀请乌克兰专家调研我区企业,借力国外先进技术,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
狠抓引才聚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聚焦领军人才,集聚创新资源。利用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连云港分中心的平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配置人才链。借力人才项目,打造“海州智库”。利用“双创人才”、“科技副总”、“科技镇长团”等人才项目,吸引30余名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为落脚点,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完善适应我区发展特色的引才用人机制,建设“海州智库”,目前在库专家近300人。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把握需求,精准对接。集中收集一批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难题,通过网站、微信群有针对性的发布给各高校院所,精准对接。避免产学研活动一刀切,做到分层次、分阶段精准定位服务,初创企业引进本地高校,创新能力较好企业对接重点高校。通过建设“连云港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海州区专家-企业微信群”,实现“互联网+”和科技服务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