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深化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锦屏镇新海村通过开展“微党课”,让普通党员走上讲台,说身边的故事谈自己的感悟,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推进基层组织生活制度有效落实。
一、突出主体,激发党员主观能动性。“微党课”以普通党员为中心,党员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引导上先行一步。由镇党委安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党员、回乡创业党员作为微党课的第一讲教员,带头深入学习党章和系列讲话,逐步覆盖到全体党员,由点到面,确保大多数普通党员参与到“微党课”。在理论上学深一层。鼓励党员围绕一个主题、查阅一批资料、撰写一篇感悟,通过阅读和演讲,来进一步加深对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中心工作。在讲课中实现互动。以“互动化”授课形式,将党课教育的话筒交给普通党员,建立主讲人授课、全体党员交流讨论、党小组负责人总结点评的授课流程,达到小载体,大教育的效果。
二、丰富内容,提升党课吸引感染力。“微党课”以党员满意度为“指南针”,党课的实效性得到充分体现。用自己的语言讲上级的要求。通过“微党课”的形式,传达者在会上将上级精神通过细致的分解,口语话的表达,将抽象话题具体化、案例化,深入浅出的进行解读,将上级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贯彻落实各级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身边的故事讲自己的认识。主讲人以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标准,用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违纪党员的具体案例,聊自己的感想、谈自己的体会,具有亲和力,让党员群众更容易接受。按照党员的需求定制菜单。通过入户走访、座谈问计、调查问需等方式了解党员所关注的话题,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来定制党课菜单,有针对性备课、上课。
三、挖掘资源,实现党课教育常态化。“微党课”在内容和形式上落细落小,党课的影响力得到有效延伸。在人员安排上实行流动制。注重老支书、老党员的经验传承,注重发挥青年党员的聪明才智,让能上课的党员有舞台。以布置任务和自选题目的方式鼓励普通党员上党课,让不善上课的党员敢上台。在组织形式上体现便捷性。将课堂建在田间地头,设在邻里之间,小规模的讨论,小范围的收听时政要闻,利用方寸空间,营造“学习在地头、提高在门口”党员教育氛围。在跟踪问效中实现常态化。村党总支委员分散到各个支部,深入到各个小组参加“微党课”,每季度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每年举办一次微党课授课比赛,发现和培养工作骨干,使党课教育常态长效,有效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