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员干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采取“现场直播”等纾民困、惠民生的下基层办公方式,“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直播间”开进“群众心头”。端坐办公室、紧盯手机群,无法深切感受群众冷暖,唯有“把心贴近人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百姓解忧,方能真正赢得民心、守住人心。党员干部要善做为民“主播”,用心用情打造“先锋直播间”,巧借“直播”讲政策、带岗位,与群众欢聚一堂,敞开心扉拉家常,“打开天窗说亮话”,在牢骚话中发现问题症结,在大实话中听出百姓心声;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与大家一道掀起头脑风暴,聊出人间烟火,碰出思想火花,想出破题办法,在促膝攀谈中唱响惠民歌声,在欢声笑语中缩短干群距离,在群策群力中解决民生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更暖心。
把“边角事”化于“田间地头”。群众小事勿“小视”,农村“边角事”,上至粮食生产、村庄建设、看病就医、“一老一小”,下到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无不事关大民生。党员干部应化身“土专家”“田秀才”,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倾听民声,多到群众家里看实情,勤下田间地头找问题,用情化解民忧;应带着地瓜腔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开好“田头板凳会”“地头协商会”,把家常话唠到群众心坎上,把群众呼声变为政策哨声,通过开展“田野办公”把矛盾化解在“纵横阡陌”,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应当好服务百姓的“赤脚医生”,变居家坐诊为“田野出诊”,望民事、闻民情、问民忧、切民需,现场立马会诊,号准病根、对症开药,让顽疾在田头解决、服务在地头跟进、希望在原野绽放。
把“千千结”解在“巷尾街头”。基层治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党员干部应把街头巷尾当作现场办公主阵地,把“办公桌”搬到街头、将突击队派到街头、让先锋岗立在街头,深入群众找准捋顺治理“线头”,耐心疏通民意,巧解问题症结。应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收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建立“周走访、月盘点、季小结”联系制度,多到项目一线、背街小巷、后厨后院察民情、找问题,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摸准吃透群众需求,细致入微“解剖麻雀”,用足为民绵绵力,纾解群众“千千结”,让问题不出楼巷,将服务送到街头,把“问题清单”转为“幸福账单”,把民之所盼变成民之所赞,在解民忧、纾民困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惠民生、暖民心中绘就最美“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