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实帮扶。通过街道办领导结对、村干部帮带和老村官帮助,从各方面关心大学生村官,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放心工作。党工委主要领导每季度都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座谈,集中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各类难题。同时,鉴于个别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基层,不熟悉情况、不了解农村、工作经验缺乏等实际情况,街道办和村委会两级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转换角色,宽容工作中的失误,并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干、帮学计划。
二是明确权责。大学生村官身份较为特殊,既不能等同机关干部管理,又不能以农村干部对待,导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游离在街道办和村部的“边缘人”。宁海街道办诚心把大学生村官当成“自家人”,明确权利和责任,确保有位有为。把大学生村官与实职村干部一起进行工作分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有计划地给他们下“硬任务”,安排“疑难事”,让他们用心在磨练中增长才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
三是建立机制。逐步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长效机制,从体制上真心实意的重视大学生村官群体,让他们有扎根基层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选拔、招考,其中考取公务员2人,考取事业单位1人,被国企单位录取1人;建立工作督促机制,对工作积极、成绩显著的,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对工作消极、行为懒散者,进行批评教育,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激发创先争优热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逐人反馈,使他们看到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