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服务,促进角色转变。为促使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早日成长成熟起来,采取街道党工委书记指导干,街道组织委员教着干,社区干部带着干的“3+1”帮扶机制,通过确定帮扶联系人,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帮带措施,及时沟通思想、交流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和完成工作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
二是抓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纳入街道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工作中,并结合村官特长,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通过调研了解、个人自学、观摩学习、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本领。同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鼓励他们扎根基层的信心,为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抓锻炼,增加工作经验。街道党工委要求所在社区要给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撰写材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增加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四是抓管理,树立履职意识。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街道、社区双重科学化管理。将大学生村官年终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挂钩,年末由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向所在社区进行述职,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将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