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无职党员“想作为”。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组织广大无职党员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重要精神、《党章》等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其政治素养和宗旨意识,激励引导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基层人民群众”。
二是强化设岗定责,促使无职党员“能作为”。结合无职党员年龄、性别、专长、个人意愿及各村、社区实际,设置岗位类别,按照“定原则不定范围,定目标不定过程,定岗位不定人数”的原则,通过自愿认领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无职党员上岗履职。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促使无职党员“勤作为”。每年通过开展述职活动、群众评议等方式,对无职党员履职尽责、日常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履行职责好的,年终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物质奖励;对群众评议不称职的党员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找出问题原因,促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