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街道目前共有在职大学生村官7名,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自大学生村官到街道、社区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培养管理方法,思想上,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工作上的规范化管理、生活上的温馨照顾,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在基层工作中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搭建成长平台,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干部结对、以老带新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尽快深入社区、了解社区,从而服务社区、服务于民。
定期谈心交流,关注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为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街道、社区事务,掌握自身本领,街道给每个大学生村官指定了2名老师,一是一名党工委成员,二是所在社区书记。结对帮带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要通过政策指导、方法帮教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任职村党组织书记主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授经验等方法,认真做好“传帮带”,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社区“两委”班子,全面参与社区管理,在处理基层矛盾和服务居民群众的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
整合现有平台,营造大学生村官互动空间。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村官团队日常沟通联系。同时,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汇报交流近期情况,共同学习新的政策和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干部队伍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团队责任感,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打下基础。
严格考核评议,突出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为进一步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村官履职尽责。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街道出台《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注重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评价,形成村官自评、群众评价、社区主要负责人评议的多元考评格局,并将考评与绩效相结合。同时,街道领导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宋科 单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