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海州概况
漫议《镜花缘》中的文人经商
发布时间:2012/7/11 8:19:24      人气:5344    来源:海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杨光玉
 

  文人经商在当今社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可在闭关自守的清代,能在一部作品中大篇幅去描写一群文人出海经商,还是很少见的。这便是以我们海属地区(今海州、赣榆、沭阳、灌云)社会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古典名著《镜花缘》中所描写的故事。下文便是笔者阅读《镜花缘》后个人对文人经商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

  《镜花缘》全书共一百回,在前五十回中,作者运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描写了科举失意的唐敖,为排解心中的忧闷,跟着妻弟林之洋在舵手多九公的带领下,游历海外数十个国家,出海经商的故事。故事情节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大家在阅读小说时可不要忘了三位主要人物的身份,唐敖,科举失意不得意的落榜秀才;林之洋年轻时求过功名,但早就体验过秀才年年应试比女子缠足还难受,视岁考为“活地狱”;多九公,幼年曾求过学,应过试,无奈不得中,遂儒巾早已不戴,成为林之洋出海经商好舵手。通过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三人文人身份。再往下看三人在海外诸国的出色表现,让读者不得不佩服他们出色的经商的水平。书中第十二回君子国送给水手们燕窝,水手们品尝珍贵的燕窝并不比粉条子好吃,便以粉条子价格卖给船主林之洋,多九公把燕窝带回天朝后,成了宴席上的昂贵珍品。特别是第二十四至第三十二回,更是写他们面向市场,掌握信息,根据需要,供应货物浮动货价。到了淑土国这里读书人多,他们就以货卖纸墨笔砚为主;到了巫咸国,这里不产桑蚕,他们就货卖绫罗绸缎为主;到了歧舌国,这里爱好音乐人多,他们就以货卖笙箫管笛为主;到了女儿国,这里女子多,爱打扮,他们货卖胭脂茬粉为主……,在女儿国,林之洋从怀中取出一张货单道:“妹夫你看,上面货物就是这里卖的。”唐敖接过,只见上面所开脂粉梳篦等类,尽是妇女所用之物,看罢,将单递还道:“当日我们岭南起身,查点货物,小弟见这物件带的过多,甚觉不解,今日才知却是为此。单内既将货物开明,为何不将价钱写上?”林之洋道:“海外卖货,怎肯预先开价,须看他缺了那样,俺就那样贵,临时见景生情,却是俺们飘洋讨巧处。“这就是文人经商的头脑,只有文人才能做到,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二)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塑造的文人经商群体,提出的文人经商思想,不是作者空穴来风,凭空杜撰。是有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以淮盐经济为主的江淮一带,到了乾嘉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勃兴,清承明制,实行纲盐制,两淮盐商垄断原盐生产、运销的世袭专利权形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垄断资本集团。“盐商富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小商”(李斗《扬州画舫录》)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知名度最高的是两淮盐商的徽商江、汪、程、许、洪、黄、方、郑八大家。这批富可敌国的大盐商聚集在扬州,迅速促成古扬州经济的空前繁荣。
  乾隆二十八年(1763),淮安盐运司改设海州盐运司、驻板浦,这一变迁说明,淮北原盐的主要集散地逐步北移,致使海州板浦经济进入全盛时期,当时海州板浦盐商有汪、程、许三家,均是扬州徽商后裔,他们统领板浦、中正、临兴三场396家盐商,盐商们把扬州奢侈之风带到海州板浦一带,故有民谣“穿海州、吃板浦”之说,足见当时板浦盐业经济的繁荣。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李汝璜来海州候任,李汝珍随兄来海州。翌年,李汝璜出任板浦场盐课司大使,李汝珍又随兄到板浦这时恰逢板浦盐业经济的鼎盛时期,这为他创作《镜花缘》提供了极佳的社会经济环境。
  李汝珍随兄李汝璜来板浦后,除了去河南短任(做治水县丞)外,在古镇生活了二十余年。在板浦期间,由于兄长盐官的关系,得以和许氏联姻,结交了“二许”“二乔”等一批盐商子弟。特别是岳叔丈许氏家族,更是海州板浦一带富甲一方、红极一时的名门望族,堪称盐商世家。许家属徽商后裔,徽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贾而好儒”走的是一条“以商入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路子。如当时的凌廷堪(李汝珍老师),年轻时做过商贾,后来学有所成,成为清代有名学术流派——乾嘉学派主将。此外,许家为了盐运便利,家里养有海船,李汝珍不止一次随其舅兄出海飘洋经商。在海上谈天说地,闲暇之余更是在一起谈经商之道,李汝珍是个有心人,他把自己生活阅历经过加了整理,写进了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从而孕育出林之洋(许乔林、许桂林缩影),多九公、唐敖(作者自己)等一批儒商形象,难怪乎李汝珍写起他们那么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将众儒商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三)
  
  李汝珍作为一名饱受儒家正统思想浸染的知识分子,在那众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在那实行“强本抑末”,闭关自守的高压政策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他小说中勇敢地提出文人经商思想,不能不说是对儒家正统思想的背叛,这就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儒家“读书求仕”观念的破产。同时为那些处于中下层未能进入仕途的文人指出另外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的,那就是要走出去,把目光投向海外世界,去海外经商,寻找新的出路。
  李汝珍去世(1830年)后十年(1840年)中国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大清帝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利炮强行打开。“闭关锁国”的政策被彻底粉碎,中国社会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李汝珍提出的文人经商思想极具先知性和预见性。
  今天,我们阅读《镜花缘》这部名著时,无不为李汝珍塑造的文人经商形象所吸引,更为作者提出的文人经商思想而叫好,笔者写作此文,就是唤起读者注意,进一步挖掘《镜花缘》一书的思想价值与社会意义。为我市的改革开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顶部】【打印】【关闭
 
上一篇: 读《聊斋》 说海州  
下一篇: 姚士璋的书法艺术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