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海街道坚持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作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培训路径,形成“三个一”的工作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带富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立一项培训制度,长效化教育机制形成保障。街道建立了一项科学的培训机制,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长效化,一是建立农村党员学习培训制度,要求各党支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三次1-2小时的集体学习,并建立《党员学习登记簿》,记载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学习活动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之一,以提高党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农村党员理论学习档案,包括学习考勤记录、学习笔记、学习成果、考试成绩等,确保党员学习落到实处。三是保证村级党员培训经费,培训经费从无到有,以每人50元标准及时将党员活动经费拨付到村级党支部,使村级党员培训有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组建一支宣讲队伍,专业化教育内容提升质量。不断充实教学师资库,从市区两级党校、区级机关等聘请理论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理论宣讲队,入村举办政治理论宣讲、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与致富本领。今年来,宣讲队入村开展理论巡回宣讲5场次,受教育的农村党员达400多人次。同时,立足各村产业需要,开展了大规模地开展田间技能培训,确保农村党员在培训中“学得懂、用得着”。
创新一套党课形式,多样化教育方式激发活力。在教育方式上,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模式,创新一套适合农村发展的党课形式,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一是开展“党工委书记上党课”活动,结合村情民情,通过组织农村党员到街道人口学校听党工委书记上党课或党工委书记每月到1个基层党支部上党课的形式,开展“讨论交流为主、书记讲课为辅”的互动式培训,共同研讨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类疑难杂症。二是开展“季度党课”活动,由各村定村领导(部门)结合各村(居)委实际需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党课培训,由定村领导、优秀党员、先进人物进行授课,并有针对性地将课堂从固定教室搬到田间地里,形成“流动课堂”,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用致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致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