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帮在实处,整改整在难处”。板浦镇3名“第一书记”到任伊始迅速理清发展思路,展开了以“党建”、“阵地”和“项目”建设拔“穷根”的攻坚战。
突出党建,组织活力新激发。3名“第一书记”多次走进党员群众,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运行情况,征求组织生活、组织建设以及党员学习教育等农村党建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90余条,建立健全党支部会议、党员学习、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等管理措施,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公开透明、有序运行,明确了3家薄弱村结合“固定学习日”活动,每月开展2次以上的学习培训,且每次学习培训不少于2小时,近来3名“第一书记”走访慰问老党员及生活困难党员19人,协调邻里矛盾32件,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设阵地,服务群众一站式。为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打造服务群众办事的“直通车”,3名“第一书记”通过“上级扶一点,镇上拿一点,村上筹一点”等方法“跑路子”筹措资金,争取扶贫金额120万元,根据“921”标准加强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以“八有”为要求加强设施配套,完成新建浦东村村级服务中心420平方米,改建东辛村废弃小学为新“村部”,仿古改造周圩村村级服务中心,就农合农保、土地、计划生育、民政、财政、组织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引进项目,脱贫机制见长效。3名“第一书记”以贫困村为主体大力实施产业致富,在东北村引进了乐源家庭农场,农场建设餐饮区、垂钓园、四季果蔬采摘体验区等各类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项目,目前在四季果蔬采摘体验区已建成120亩葡萄、樱桃、凤梨种植,垂钓园建成150亩垂钓中心,投入使用后为集体经济创收3万余元。“第一书记”还争取了扶贫资金600多万,在淡水养殖基地建设扶贫项目“双东”冷库厂,储藏能力达到300吨,为淡水养殖基地群众提供对虾、河蟹储藏平台,预计201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在东北村新建3幢5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预计2016年年初出租使用,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一批群众就业。
发展民生,夯实基础惠农户。以促进薄弱村经济发展,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为重点,在3家经济薄弱村铺设玉兴、卞庄、左湾、穆庄等8条村内水泥路累计4400余米,修建水渠12公里、电灌站3座,新建垃圾池9个,清理疏浚河道4.5公里、卫生死角120余处,整改环境卫生点13处,此外还在东辛村建省级中心幼儿园1座,在周圩、泗河村建设乐龄生活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促进帮扶村在经济上脱贫的同时,在精神文化上也尽快“脱贫”。